南宁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 “南宁蓝”再成金字招牌
2020 年 01 月 07 日 08:28:50 来 源:摘自网络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李慧婷)1月6日上午,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南宁市生态环境系统2019年总结大会暨媒体通气会。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韦好鹏总结回顾了2019年的工作,梳理2020年的工作思路。并向媒体记者展示了南宁市生态环境系统2019年取得的“成绩单”。

擦亮“南宁蓝”金字招牌

南宁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 “南宁蓝”再成金字招牌

新闻通气会现场。记者李慧婷 摄

南宁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 “南宁蓝”再成金字招牌

迷人的”南宁蓝“。记者杜佳徽 摄

一年来,南宁市生态环境部门注重统筹抓协调、聚合力,蓝天保卫战成果巩固,“南宁蓝”成为常态,彰显了敢闯敢试的“环保担当” 。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高度重视、高位推进、部门联动、科技支撑、精细治理、落实见效”的做法,为全区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蓝天保卫战“南宁经验”。

南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韦好鹏表示,2019年南宁市“蓝天保卫战”有五大亮点:一是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继续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实现连续三年稳定达标。二是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国排名有新突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5,同比下降(改善)0.3%,达到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据初步测算,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7位,比2018年的第20位提高3位。三是PM2.5浓度创下新绩。在2017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后,2019年降到33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35微克/立方米的年度任务,难能可贵。四是二氧化氮浓度达到近年最好水平。在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2019年浓度仅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8.6%),达到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尤为不易。五是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气治理“南宁经验”。

南宁市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强化精准防控。南宁市生态环境部门在全区率先完成了第二轮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和动态源解析,利用分布在市区的7个大气视频监控点和企业在线监控设施形成的污染防控网络,对重点区域露天焚烧、违规施工、废气超标排放等行为进行全天“线上巡查”。同时,建成全区首套机动车“冒黑烟”及尾气超标排放实时监控网络系统,对超标排放的机动车进行自动拍照捕捉,对发现涉嫌超标排放的车主下达检修整改通知。

此外,南宁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实施精细差别管理,强化治理水平。组织开展市区主要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指导开展道路扬尘科学化、精细化治理。对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实施全覆盖抽查,强化后台精细化监控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相关检测机构召回重检。五是注重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过程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将PM10、PM2.5及优良率年度控制目标分解至各县、城区、开发区。

确保百姓“水缸”安全

南宁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 “南宁蓝”再成金字招牌

秀美母亲河邕江。记者杜佳徽 摄

一年来,南宁市生态环境部门尽心竭力护饮水、保好水、治差水,确保百姓“水缸”安全,凸显了以民为本的“环保作为”。

据悉,2019年南宁市“碧水保卫战”有五大名片,一是百姓“水缸”更安全。在2018年市级饮用水源环境整治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的示范下,南宁2019年提前三个月完成国家部署的县级饮用水源环境问题整治任务,市县两级水源水质连续三年100%达标。

南宁主要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连续多年实现100%,继续实现“二类水入境、二类水出境”,优于国家“二类水入境、三类水岀境”的考核目标。三是城市水质指数大幅改善。城市水质指数与上年同比改善幅度7.7%,其中市区下游六景断面首次达到二类水质,武鸣河叮当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幅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为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

2018年南宁市水环境质量交出满分答卷,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成绩位列全区第一,工业、生活、农业养殖污染源显著削减。 五是打造黑臭水体治理“南宁典范”。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不到100天完成6个新建污水厂项目从前期到建设,实现新增污水处理量40万吨/天。以榜眼成绩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以探花成绩通过国家海绵城市验收,“南宁质量”和“南宁速度”充分展现。

韦好鹏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添动力建机制,创新治水机制体制改革,将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抓整治,护“饮水”,采取“现场调研督导+约谈通报”模式,建立周排名周通报制度;控源头,保“好水”,完善流域水质预警预报机制,每月发布水质分析预报并组织县区、开发区开展流域污染防控巡查和水质监测;补短板,治“差水”,加强“小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严厉打击超标排污、偷排等违规行为。

2019年,南宁市城市水质指数同比改善7.77%,其中,叮当断面、老口断面、六景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13.18%、10.92%、6.77%,其中叮当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全市最大,老口断面水质显著改善且高于全市水质水平,六景断面首次达到二类水质,优于国家考核目标。武鸣河、左右江、郁江流域综合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市地表水二类水质比例实现100%,地表水提质进位、排名升级做出了较大贡献。

打响“净土保卫战”

一年来,南宁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不懈出重拳、严执法,牢牢守住环境安全底线,展现了抓铁有痕的“环保力量”。

南宁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的“净土保卫战”取得三大成果:土壤环境安全进一步得到巩固。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形成南宁市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一张图;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基础信息采集,建立南宁市重点行业企业地块优控名录。2019年,没有发生因土壤污染问题造成的环境安全事件,土壤环境安全进一步得到巩固。

其次,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走出“南宁模式”。历时4年之久,投入3.4亿元,2019年完成了全区污染最复杂建设用地南化公司地块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工作,探索形成了“水土共治”的修复治理模式,为全区提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典型样板。

此外,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了“华丽蜕变”。完成宾阳县沙江河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项目和宾阳县制革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项目,解决了宾阳县沙江河和科甲村重金属污染的历史遗留问题,昔日“臭水河”蝶变成水清岸绿的“清水河”,农产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让老百姓“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全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推进102个 “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建设,目前102个项目已全部落实用地,9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积极争取获得自治区乡村振兴计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4605万元,在宾阳县、横县、马山县、隆安县和上林县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建设;组织各县区、开发区加快推进1000人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报批,除横县、宾阳县需按照新的规范重新划定报批外,其余县区、开发区已获批;继续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高大上”的科技手段为抓手

南宁生态环境“成绩单”出炉 “南宁蓝”再成金字招牌宣传车进村入户,将禁烧意识传达到每家每户。 记者 杜佳徽 摄

南宁市生态环境部门垂直管理改革后持续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首先,以科技手段为抓手、以科研成果为支撑,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完成《南宁市大气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来源解析及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项目研究,覆盖全市(乡镇)街道办的大气网格化监测网络建成并投入运行。

其次,出台广西首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已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同时,投入运行广西首套机动车“冒黑烟”及尾气超标排放实时监控系统。全年共采集到124万辆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数据,督促110辆涉嫌超标排放柴油车完成整改。

此外,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再上新台阶。完成4个降雨自动监测站点仪器设备提升换代,实现大气中降雨监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南宁市12个新建水质自动站全部进入调试及试运行阶段,加强了水质自动监测网络监测预警能力,填补了全市湖库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空白。

韦好鹏说,2020年,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做到常规性工作不漏项、重点工作争一流、特色工作出精品,整体工作上水平。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动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强首府战略贡献力量。围绕总体要求。

做好包括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提升案件查处质量、深化三项改革后续工作、干部队伍能力有新提升等内容。


(作者:李慧婷 杜佳徽)

锛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