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名宿于吉平:只有“无所谓”,方能有所为!
2020 年 03 月 28 日 20:59:33 来 源:摘自网络

射击名宿于吉平:只有“无所谓”,方能有所为!

  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离不开积累和沉淀,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优秀选手的开拓和付出,而在陕西射击运动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位曾11次夺得全国冠军、7次打破全国纪录、1次超世界纪录并在成为教练后为国家队、陕西队培养出不少优秀选手的射击名宿颇受人尊敬,他就是有“移动靶神射手”美誉的于吉平。

  与奥运擦肩,却并非最大遗憾

  1957年出生于北京的于吉平在幼年时随父母来到了古城西安,上高一那年,他懵懵懂懂地参加了射击选才测试,结果在这人生第一次“海选”中于吉平脱颖而出,接到了省射击队的集训通知。

  于吉平进队后从事的专项是后来改称移动靶的步枪跑猪射击项目,凭借天赋和努力,他在1975年至1984年期间成为国内的顶尖高手,包括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在内的冠军头衔被他一一收入囊中,而跑猪靶标准速项目于1972年重新进入奥运会让于吉平看到了为国出征的希望。“1980年奥运会,我本来是有望为国出征莫斯科的,但中国代表团最终没有参加那届奥运会,我也就和奥运会擦肩而过了。”1980年9月,美国射击队与中国队在北京进行了一场中美射击友谊赛,那次比赛,于吉平发挥异常出色,在跑猪混合速比赛中以390环的成绩超世界纪录,而在国家队的教练和队友们看来,要是能够参加当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于吉平很有希望射落金牌。

  “要说一点都不遗憾是不可能的,不过,回过头来看,与奥运会擦肩而过其实也不是最让我感到遗憾的。”那究竟是什么事让于吉平一直心绪难平,甚至深感遗憾呢?

  助弟子顿悟,方令“射击人生”完满

  “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自己始终没在心态调整方面达到一种不看重结果、只专注过程的顶级大师境界,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进入‘心流’后那种能带来超水平发挥的完美状态。”于吉平坦言,虽然也拿了不少冠军,但他还是常常无法在比赛中把超群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

  “你会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你觉得自己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这段 “心流之父”希斯赞特米哈伊的话恰恰是于吉平在射击场上所追求的境界,而在心理学家于2004年提出这个概念之前,1986年开始转型为教练的于吉平已经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并在2002年的芬兰射击世锦赛上帮助弟子们取得了佳绩。“2002年世锦赛7月份举行,我让国家队的几名女选手在当年的冬训中很抓基本功和技术细节,她们的技术动作有了很大提高,没想到5月份的国内比赛中,她们因太想展示出训练水平而出现了心理问题,成绩相当糟糕,这也让我背负了巨大的压力。比赛后,我通过认真总结找出了失利的真正原因。我告诉队员们,你们的问题出在太看重结果,而没有专注在每一次击发的过程上,射击项目的顶级较量绝对是心理层面的对决,如果像普通人一样在乎结果肯定不行,必须转换思维,如果你们能在大赛中真正做到对于最后的结果‘无所谓’,才有可能实现‘有所为’的目标。”当时,19岁的小将徐翾最先领悟了,她学会了用平时训练的心态去参加比赛,结果在世锦赛上打出了391环的好成绩,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在7个月内提升了9环之多,要知道,在世界顶级射击选手中,大赛成绩提高1环都是十分不容易的,而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了水平和成绩的徐翾最终以打破两项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站上了女子移动靶团体赛的最高领奖台。自己当年因未能悟道而留下的遗憾终于在徒弟身上得到了弥补,于吉平笑言自己的射击人生终得圆满。

  如今,已经退休的于教练依旧没有远离相伴一生的射击场,他受邀成为了莲湖区射击队和省远东一中射击队的总教练,“我主要是帮助基层的年轻教练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也让孩子们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少走些弯路,算是为咱们陕西射击培养后备人才发挥些余热吧。”在一个新老结合的全新团队的努力下,远东一中成为了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的青少年训练基地,莲湖区的小将们也在各级比赛中不断取得佳成绩。事实证明,于吉平和他独特的“射击心流”理论让身边很多人发生了改变,他也帮助很多年轻选手找到了打开“心流”之门的钥匙,让他们在竞技场和人生道路上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靳鹏

锛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2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