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 推门见美
2023 年 08 月 17 日 16:58:00 来 源:摘自网络

  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的胡同里,树木亭亭如盖,胡同里的四合院古色古香,各家栅栏后,绿植枝繁叶茂,居民和游客在平整洁静的道路上怡然行走。

  在北京,像这样美丽宜居的胡同还有很多,一条条街巷胡同,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如何既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又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以及城市更新的推进,胡同里的保护和治理越来越精细化,方寸之间的更新不仅让胡同的历史风貌得到恢复,而且实现“活态”传承。

  2023年,北京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再启动,并将首次进行“最美庭院”评选。精细化的治理,让更多老北京的胡同颜值提升,居民生活得到改善,“面子”更靓,“里子”更实,方寸之间,推门见美。

 

  留住风貌  守住记忆

  从东四四条胡同的西口走进去,可见一座风格古朴的小楼,配上砖雕的对联和匾额,显得非常精致。这副对联写道:“镜里人是一是二,笛中意至妙至神”。横批:“光起万物”。这里在近百年前曾经是一家名为“恒昌瑞记”的店铺,既是百货商店也有照相业务,后来成为民宅。

  “这上联说的是照相馆,下联说的是卖百货,作者把货品中的一个能发声的东西,也就是长笛单拎出来说,让人想象这里卖的东西有多么丰富。”北京市东城区文联主席张志勇在东四街道工作了10个年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熟稔于心。他告诉笔者,这副对联过去一直被水泥糊着,从外头看不见。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之后,街道请来专业技师,用小錾子、小喷壶、小刷子一点儿一点儿地给清理了出来。

  行走在东四街道的胡同里,一个个门楼上精美的砖雕、镌刻的楹联各不相同,蕴含着过去院落主人的审美情趣,也饱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还有很多院子门口的门墩,形制不尽相同,却又充满年代感,对于居民来说,这些无言的伙伴是他们儿时的成长记忆。

  “我从小看着这个门墩长大的,换它干啥!”居民大姐的一句话,让东四三至八条在修缮过程中保留了各个院落门口的门墩,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风貌,守住了大家的记忆。

  “东四三至八条是北京古都一片典型的四合院区,胡同排列规整有序,四合院比例符合规制,一直保留着自己的‘京腔京韵’。”张志勇说。正因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历史留存,东四三至八条于1990年被北京市列入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2015年,这里又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在逐步推进的胡同修复中,自觉保护胡同风貌的意识逐渐深入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北京”心里。

  在东四四条胡同,东四胡同博物馆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参观。这是一座三进四合院,一进门就是一面影壁,雕刻着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意为“五福捧寿”。博物馆以胡同历史和文化为展示主题,走进屋内,非遗作品、民俗老物件,琳琅满目,多元的胡同文化和京味文化汇集于其中,真实地再现了老北京的生活风貌。

  张志勇告诉笔者,东四胡同博物馆里的藏品,很多是由居民捐赠或借展的。“博物馆当初征集展品时,胡同里的居民们纷纷把自己的收藏拿出来,将家中‘老宝贝’捐赠给博物馆。”张志勇说,比如在垂花门一侧摆放的一个水缸,通体呈黑色,并附有铜色莲花、狮子头图案和装饰花纹。这件精美而富有年代感的展品,就是由东四八条的一位居民借展的。

  除了合力打造这座富有京味文化气息的胡同博物馆,这里的街坊还十分关注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

  “有一回,住在胡同里的一户居民,自家门楼房梁上来了一家‘新邻居’——筑巢的燕子,他担心会破坏街道刚刚帮忙修复好的门楼,就赶忙前来询问该如何处置,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不要去打扰燕子一家,就让它们在此处安家吧。”张志勇说,现在,这个燕子窝,已然成为檐上彩绘的一分子,凑巧的是,这幅彩绘上也正有一对喜鹊,直到现在,我们再去看,依然还可以看到燕子从门楼的窝里飞进飞出。

  简约现代  美丽宜居

  静谧舒适的院落格局、古色古香的影壁墙、青砖灰瓦的装饰风格……这些老北京胡同里的小院,是如何从拥挤逼仄的大杂院,变身为看着眼里美、住着心里美的宜居院落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改建过程中巧用新材料,在保证传统建筑结构不改变的基础上提升居民居住体验。”建筑师刘军对笔者说。

  “现在很多人的住宅审美观念在改变,比如说传统四合院中被吊顶隐藏的椽子和望板,有人就希望能露在外面,一抬头就看得到,室内不再做吊顶,但是这也带来了新问题,不做吊顶的话,室内的舒适度无法得到保障,我们就想着能不能用新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尝试使用了新材料,效果还不错。”刘军说。

  在探索传统营造工艺技术改进的过程中,刘军和他的团队遇到了部件容易变形的问题,于是创新性地使用了新型材料,在前檐木结构的各部件连接处运用柔性材料,增添柔性结构,改变了原来“硬碰硬”的连接方式,通过材料本身的延展性来应对热胀冷缩带来的建筑结构变形。这样的连接方式密闭效果也更好,提高了连接处的保温及隔音效果,从而使整个木结构建筑的保温与隔音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一些老旧的胡同院落中,还存在着供暖、下水、消防等诸多问题,如何把它们改造成为功能齐全、简约现代的居住空间呢?

  在西城区的一处改造项目中,刘军的团队把有限的空间改造得能满足六口之家的居住需要,并且还具备现代化住宅的所有功能。

  这处住宅占地面积仅有50平方米左右,设计师充分利用原有的坡屋顶,将一层改为两层,因为房屋主体为传统工艺的四合院建筑,房梁阻隔了二层空间的统一利用,所以在设计时,在一层东西两侧设置了楼梯,可以分别到达两个卧室,卧室之间设计了小门,方便大人照顾小孩。

  为保证居住舒适度与安全性,室内还进行了保温隔热处理,并对地面实施防潮、对传统木结构实施加固等基础处理。电地暖、电动马桶、新风系统、中央空调等设备一应俱全,还保留了原有的坡屋顶,设计了天窗,天晴的时候,屋外的绿意与阳光可以洒满屋子。

  再比如传统木结构在隔音上是存在问题的,特别是木头的隔音效果并不是很好。“在隔音的解决上,在木头和木头之间相接的时候,我们采用夹芯的方式,用橡胶垫去相接,这样就使得它没有缝隙,使得隔音效果更好。”刘军说。

  有的胡同院落,经过改造后,成为呈现胡同肌理、文化风貌的公寓项目。

  西邻东四北大街,坐落在胡同中的一栋精品公寓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里曾经是金隅集团所属单位办公用房,后作为小型旅馆出租经营,经过改造升级后,成为一座颇具特色的精品服务式公寓——“东四78号”。

  “在风格设计上,我们结合‘国风静巷’的街区风格,使之成为集中呈现胡同肌理、文化风貌的公寓。”北京金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东四项目经理丁春祥介绍。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96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