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及水环境工程一期即将开标
2020 年 01 月 03 日 13:03:04 来 源:摘自网络

南宁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及水环境工程一期将于1月16日开标

5大功能区打造湿地生态建设典范  

日前,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及水环境工程一期(湿地公园验收必建)建设高压电力工程技术交底会议举行,参建各方对项目设计、施工技术交流交底,为下一步的进场施工做好准备。该项目将于1月16日开标,标志着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及水环境工程一期(湿地公园验收必建)建设项目进入施工招投标工作阶段。 

大王滩湿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是南宁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自然物产。目前对大王滩湿地的保护水平还很低,这种状况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十分不利,亟待改变。为此,林业部门建议,尽快在大王滩湿地建立湿地公园或者自然保护区,以便加强管理,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保护。 

是全球最濒危水鸟之一海南鳽重要栖息地 

大王滩湿地横跨南宁市良庆区、江南区,水面面积达38平方公里,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包括水库、库塘、草本沼泽等众多湿地类型,库区大部分水域可以达到国家Ⅲ级标准。 

保护大王滩湿地景观具有哪些现实意义?据悉,大王滩湿地复杂多样的生境,良好的隐蔽条件和充裕的食物条件,为许多珍稀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同时,大王滩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鸟类海南鳽的重要栖息地,也是全球极危青头潜鸭的重要越冬地之一。 

据了解,海南鳽全球数量不足1000只,是全球最濒危的30种水鸟之一。广西南部的海南鳽以南宁南部的海南鳽种群最为稳定,经过多年保护后,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种群,种群数量有120~180只,该种群是全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繁殖种群。大王滩水库湿地的海南鳽种群是南宁南部海南鳽种群的一部分,数量有26~36只。 

为长途迁飞的候鸟提供休息取食场所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大王滩湿地活动的全球近危级别以上的受威胁鸟类有11种,其中,极危1种、濒危2种、易危5种、近危3种。这些全球受威胁鸟类中有8种是水鸟,它们在世界上的种群总数量现已十分稀少,极易在全球范围内灭绝。 

据数据显示,在大王滩湿地的鸟类中,冬候鸟有81种,占全部鸟种数的40.3%。大量的水鸟,诸如雁鸭类、鹭类、鹬鸻类和鸥类在这里越冬类在这里越冬,不仅种类和数量多,它们停留的时间也很长,滞留时间差不多有9个月之长。 

此外,每年冬季到此越冬或路过的松雀鹰、雀鹰、灰脸鵟鹰、普通鵟和红角鸮等猛禽也较多,这一带曾回收到在山东环志的松雀鹰。在大王滩湿地活动的鸟类中,有143种是国际间迁徙鸟类。对于已经长途迁飞了一段的候鸟来说,在大王滩湿地这一带的水域或者林区停留一小段时间歇息、取食,以补充体内能量,是十分重要的。 

划分5大功能区打造湿地生态建设典范 

如何保护大王滩湿地景观?根据最新修订的《广西南宁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总规》(最终版)(以下简称总规),总体规划定位为“真山真水真体验,大湖大美大王滩”,并划分为5个功能区,即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恢复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通过水源地保护与恢复等措施,使之逐步成为南宁市及我国南部地区湿地生态建设的典范。 

通过建设,与良凤江和龙象谷形成合力,使该区域成为南部地区生态旅游、度假休闲的重要目的地,也将成为市民在周末及节假日与亲朋好友进行郊游、度假、聚会、野营等活动,领略山水湿地风光,体味质朴乡村生活的近郊区休闲游憩场所。 

湿地保育区是湿地生物的栖息场所及迁徙通道,具有较大保护价值。其主要功能是水源地、鸟类栖息地、自然混交林保护、科研监测等,该区域的水质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Ⅱ类水质标准。 

开设科普宣教区展示湿地相关知识及法规 

根据总规,将利用10年的时间,有计划分批次地将项目区范围的桉树纯林改造为自然混交林;通过水源涵养林的改造,保护大王滩水库水体质量、保证库岸及周边丘陵区域的土壤肥力;丰富生物多样性为湿地鸟类,尤其是林鸟,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在科普宣教区,将湿地相关知识与法规、湿地生境及动植物情况、生态技术、湿地农业生产、历史民俗文化等内容,通过场馆、展板、模型、电子屏影像、实物等形式展示。该区域将建设湿地科普馆、湿地植物园、观鸟区域的观鸟屋、观鸟塔、观鸟平台、人工浮岛、鸟类图鉴装置等。规划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该区域的湿地、森林、野生动植物、乡村、田园等资源,形成一块静心之处。(记者凌剑伊 实习生马敬楠 通讯员温琴 )

(作者:凌剑伊 马敬楠 温琴)

锛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993-1.html